Skip to content
台灣身體文化學會台灣身體文化學會
台灣身體文化學會
  • 最新消息
  • 關於學會
  • 學會活動
  • 學會出版品
  • 身體文化Q&A
  • 活動報名
  • 相關連結
  • 入會辦理
  • 最新消息
  • 關於學會
  • 學會活動
  • 學會出版品
  • 身體文化Q&A
  • 活動報名
  • 相關連結
  • 入會辦理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五輯-成人女性低度參與運動的經驗與影響因素之探究:以社會生態學模式為例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五輯
        臺灣身體文化學報以建構身體文化的主體性、宣揚身體文化的意義與價值、豐富身體文化之內涵與體系為宗旨。而知識的研討、累積與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起源,亦是本學報持續推展的基礎。本期共錄用13篇,其中之重點:以節慶的身體文化論述、女性的身體觀探討、身體型態的哲學研究與傳統藝術等為主要課題,都是相當具代表性的身體文化研究的嘗試。
《出版資訊》
● 出版者: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 主編:戴偉謙、郭金芳
● 出版日期:九十六年十二月
● ISSN:1817-6690
成人女性低度參與運動的經驗與影響因素之探究:以社會生態學模式為例 — 彭詩晴、陳羿戎  返回期刊目次
摘要:
研究發現,國人的身體活動量居世界吊車尾,女性較男性更不參與身體活動,因此,女性低度參與運動的因素為何,實有深入探討之必要。本文採質性研究,目的在瞭解女性低度參與運動的經驗及影響因素。研究參與者為六位低度參與運動的成人女性,研究方法從社會生態學模式(social ecological model)的角度,藉由個人深入訪談(in-depth interview)蒐集研究資料。結果發現,對於女性低度參與運動經驗和影響因素可歸類為五大層面,更由各層面因素牽引出不同的運動經驗之脈絡。個人因素中,自覺體力不足、不喜歡從事太累、時間較長的運動,易受運動阻礙的影響;人際間因素,家人、同儕和其它人士的社會支持具有一致的正面影響;制度或組織因素,提供相關設施與多元化的體育課程有助提昇運動參與意願;社會因素,性別刻板印象具有潛在影響,優秀女性運動員卻無角色示範效果;公共政策因素中,並未感受相關單位在推行女性運動。最後,依據研究發現和反思,得到環境改變及政策推動的兩方面啟示,提供相關單位與未來研究之參考。關鍵詞:社會生態學模式、質性研究、運動經驗
Category: 身體文化學報-pBy admin2017-07-28

Author: admin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Previous post:身體文化學報 第五輯-大專排球選手健康體適能與運動體能之相關研究NextNext post:身體文化學報 第五輯-已婚女性體育教師角色衝突與調適之探索研究

Related posts

運動文化研究 第三十期-《運動文化研究》各期目錄
2018-05-11
運動文化研究 第三十期-《運動文化研究》徵稿
2018-05-11
運動文化研究 第三十期-探尋臺灣光復後學校國民小學體育課程中舞蹈的足跡
2018-05-11
運動文化研究 第三十期-論懷孕女性職業技藝展演者的體認與策略
2018-05-11
運動文化研究 第三十期-尿布、論文、戰術板─「通過儀式」與大專教練工作
2018-05-11
運動文化研究 第三十期-主編的話、目錄
2018-05-11
 Dream-Theme — truly premium WordPress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