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 一位體育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差異對待研究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本書係由2006苗栗火旁龍‧文化與觀光研討會發表的82篇(含海報發表22篇)的論文中,經嚴格審查後,薦選出刊,並依論文格式分別出版。
《出版資訊》
● 出版者: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 出版日期:九十五年六月
● ISSN:1817-6690
一位體育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差異對待研究 — 吳素惠、黃月嬋  返回期刊目次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個案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對不同性別學生的對待方式,藉以分析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和對待不同性別學生之差異。研究以一位國小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質性研究之觀察法、訪談法、文件收集及問卷蒐集研究資料。研究結果顯示:
一、個案教師性別角色觀:
(一)人格特質:仍存有一般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二)學習能力:男生肌力較大,運動能力比女生強。
(三)行為特質:女生認真但退縮,男生積極但常規差。
(四)活動興趣:男生天生喜歡運動,女生容易討厭體育課。
二、個案教師在教學中性別差異對待情形:
(一)角色期待:對男生的期待比女生高。
(二)行為關注:秩序管理上比較注意男生;對運動能力弱的男生則較為忽略;懲罰時偶有男輕女重。
(三)職務分派:以自願的方式,沒有自願者時,會以男生為主;搬器材時,男生搬重的,女生搬輕的或易損壞的。
(四)評量方式:差異大的項目,男女不同標準分開評分。
三、個案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和性別差異對待之關聯:
在他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男強女弱的觀點下,對學生產生性別差異對待。關鍵詞:性別角色、性別差異對待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 高中生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本書係由2006苗栗火旁龍‧文化與觀光研討會發表的82篇(含海報發表22篇)的論文中,經嚴格審查後,薦選出刊,並依論文格式分別出版。
《出版資訊》
● 出版者: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 出版日期:九十五年六月
● ISSN:1817-6690
高中生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臺中二中為例 — 李凰慈、羅鴻仁、陳鎰明  返回期刊目次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中二中的學生休閒阻礙的現況,首先本研究採用「信度分析」和「因素分析」檢定休閒阻礙量表之適合度,再者,本研究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方法來進行統計分析,探討他們所面臨的休閒阻礙變項和背景變項間之關係,結果發現,學生的休閒阻礙因素主要是外在環境,本研究不僅對政府單位、休閒服務提供者提供休閒規劃上的建議,以及也對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關鍵詞:高中生、休閒阻礙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 臺南十二婆祖民俗藝陣表演形式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本書係由2006苗栗火旁龍‧文化與觀光研討會發表的82篇(含海報發表22篇)的論文中,經嚴格審查後,薦選出刊,並依論文格式分別出版。
《出版資訊》
● 出版者: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 出版日期:九十五年六月
● ISSN:1817-6690
臺南十二婆祖民俗藝陣表演形式、服裝及道具之研究-以臺南灣裡同安宮團為例 — 黃麗華、許光麃    返回期刊目次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台南灣裡同安宮十二婆祖民俗藝陣之起源;台南灣裡同安宮十二婆祖民俗藝陣表演形式;台南灣裡同安宮十二婆祖民俗藝陣表演服裝與道具。本文以台南市灣裡同安宮十二婆祖民俗藝陣為研究對象,並以文獻蒐集及田野調查方式進行,輔以靜態之攝影來記錄,同時走訪了灣裡同安宮團的團長、相關耆老及表演者,結果發現:
一、    台南灣裡同安宮十二婆祖民俗藝陣之成立主要源於地方廟會,祭祀神明為「五媽婆祖」。其成立於1959年間,當時是為了當地廟宇的建醮活動,由地方人士籌組而成,後經廟方「神意指示」而延續下來。
二、    台南灣裡同安宮十二婆祖民俗藝陣,演出形式以宗教祭儀為主,藉由「圖像」與「空間」,來呈現一種天、神、人三者合一的信念,宗教性極為濃厚。舞步以文武步、八卦步、七星步、走步等為主,兼具著祭典儀式的莊嚴與舞蹈之美。
三、    服裝為「麻紗」質地。服飾的顏色、式樣因角色不同而有所差異,以斜襟、長袖、長裙為主。婆祖所帶的面具、手持的鎮邪虎牌與傘是主要的道具,另外有扇子、七星寶劍、三角旗、包袱、龍頭柺杖等。對於道具上的應用,大抵是除妖避邪、祈求圓滿及吉慶幸福。關鍵詞:十二婆祖、民俗藝陣、台南灣裡同安宮團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 苗栗舞龍文化之研究-【火旁】龍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本書係由2006苗栗火旁龍‧文化與觀光研討會發表的82篇(含海報發表22篇)的論文中,經嚴格審查後,薦選出刊,並依論文格式分別出版。
《出版資訊》
● 出版者: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 出版日期:九十五年六月
● ISSN:1817-6690
苗栗舞龍文化之研究-【火旁】龍  — 廖金文   返回期刊目次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苗栗舞龍文化之傳承與發展,採用歷史研究法與文獻分析法進行研究,首先探尋舞龍活動的淵源與文化,其次探討舞龍在推廣過程中所形成的運動文化,接著探究舞龍的民間傳統文化,並以苗栗【火旁】龍為例,最後探討舞龍的價值,並瞭解苗栗縣學校推展舞龍的現況,訂定舞龍活動傳承的方向。研究結論如下:一、舞龍是民間的傳統文化,由龍圖騰衍生出舞龍活動,更隨著文明的演進,結合民間生活禮俗、歲時節慶,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龍舞藝術,展現出豐富多元的舞龍樣態。二、在身體運動文化、運動觀、運動規範、運動技術與運動物質條件的影響下,舞龍從民間小戲、民俗遊戲、傳統雜技的遊戲本質,轉而定位成民俗體育、運動競技的新文化,是一項體育性的傳統動態民俗文化。三、苗栗【火旁】龍活動包含糊龍、祥龍點晴、迎龍、火旁龍、跈龍、化龍返天等系列科儀,蘊含的價值是身體活動的本質、傳統文化的保存、民族圖騰的維持、緬懷感恩的情懷、民俗特色的表徵。四、薪傳舞龍文化首先要確立舞龍發展政策、規劃師資教材與補助經費、鼓勵學校成立龍隊並融入學校課程及鄉土教學、舉辦競技觀摩表演或競賽活動、輔導成立民俗體育運動學會及資源網路,以多元方式進行薪傳推廣活動。五、民俗舞龍著重文化的傳承,卻忽略了技藝的美感,形成浮濫與功利化的表徵;競技舞龍著重龍藝的技術,卻忽視龍文化的繁衍,造成了競技與工具化制約的迷思;結合民俗與競技的推展模式,才能呈現蘊含文化的龍舞藝術。

關鍵詞:苗栗、舞龍文化、【火旁】龍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身體文化學報 第二輯
本書係由2006苗栗火旁龍‧文化與觀光研討會發表的82篇(含海報發表22篇)的論文中,經嚴格審查後,薦選出刊,並依論文格式分別出版。
《出版資訊》
● 出版者: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 出版日期:九十五年六月
● ISSN:1817-6690
目次

1 . 苗栗舞龍文化之研究-【火旁】龍 廖金文
2 . 臺南十二婆祖民俗藝陣表演形式、服裝及道具之研究-以臺南灣裡同安宮團為例 黃麗華、許光麃
3 . 高中生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臺中二中為例 李凰慈、羅鴻仁、陳鎰明
4 . 一位體育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差異對待研究 吳素惠、黃月嬋
5 . 師範院校體育相關科系學生的教學信念及其教學表現之研究

第二屆第十六次幹事部會議

時  間 2008年10月20日至10月20日
地  點 台大體育館245室
報名資訊
聯絡方式
活動簡述 討論:「2009南瀛節慶‧休閒‧文化國際研討會」、「2009西港刈香節慶‧休閒‧文化國際體驗營」案、「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三輯發表會案。
附  檔 第二屆第十六次幹事部會議紀錄
活動照片 照片一覽

 

 

 

 

 

 

 

 

 

 

 

 

 

七月份幹事部會議

時  間 2007年7月2日至7月2日
地  點 台大體育館245室
報名資訊
聯絡方式
活動簡述 各位師長好: 七月份幹事部會議將於下周二緊急召開!會中將討論八月新竹義民研討會相關重要事宜等,敬請人在台灣的幹事們儘量出席。謝謝。研討會投稿摘要已有53篇,至6/30截稿日應會再增加數篇。謝謝老師們辛苦邀稿。
附  檔
活動照片 照片一覽